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网站首页 | 妙道山 | 寺院动态 | 寺院风景 | 佛学园地 | 寺院动态 | 住持简介 | 寺院公告 | 联系方式 | 在线留言 | 金璧书院 | 拂光摄影
|
![]() |
您现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-> 佛教艺术 |
百丈禅师的传承与悟道来源:妙道山金璧禅寺
发布时间:2013年10月5日
承袭
怀海的禅学思想深得祖师惠能和马祖道一的真传,十分强调佛法就在各人心中,不假旁求;学佛就是要消除自心所受妄想的系缚,明心见性,也就是证得佛法。有一天,他一上法堂便说:“灵光独耀,迥脱根尘。体露真常,不拘文字。心性无染,本自圆成。但离妄缘,即如如佛。”有人问:“如何是大乘顿悟法要?”答道:“汝等先歇诸缘,休息万事。善与不善,世出世间,一切诸法,莫记忆,莫缘念,放舍身心,令其自在。心如木石,无所辨别。心无所行,心地若空,慧日自现,如云开日出相似。”这样的意思,他在与徒众言谈中曾反复说明。
怀海对禅宗发展的最重大贡献,是大胆进行了教规改革。当时,禅宗的发展遇到两大重要问题。第一是禅僧日益增多,却无独立的禅院,仍然与律寺杂居,于说法行道诸多不便。第二是唐中叶后封建政权对佛教的特权采取了许多限制措施,特别是两税法实行后取消了对寺院和僧尼个人田产免税的规定,加以伴随着士族的衰落,劳动生产者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,寺院的土地和劳力来源都发生了困难,僧侣社会面临着如何适应社会历史变动生存下去的严峻形势。有许多佛教宗派,如法相宗、天台宗等,由于贵族色彩太浓,启己解决生活来源的能力太差,都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而迅速没落下去。
怀海对禅宗面临的形势具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。他决心实行教规改革,为禅宗的发展扫清障碍。他提出:“我们修行的是大乘法,岂能受属于小乘系统的戒律、教规所束缚?”有人建议说:“《瑜伽论》、《璎珞经》是大乘戒律,我们何不奉行这两部经典的规定?”怀海对于这种完全照搬印度教条的意见也不赞同,他说:“我们应该博采大小乘戒律规制的合理部分,根据需要,自己制定一套尽善尽美的新制度!”怀海这么说了,也这么做了,他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新规制。首先是创意别立禅居,即创立独立的禅院、禅寺,不与律寺混杂。禅院(寺)中不立佛殿,唯树法堂,表示佛法不依赖言象,只靠师傅的启发和僧人自身的体认。这是将惠能“不立文字,教外别传”的主张制度化了。又调整丛林中师徒、同学间的关系,打破旧寺院中尊卑、贵贱分明的等级结构,令僧徒不论高下,尽入僧堂。堂中设长连床,施横架挂搭道具。僧徒睡觉的姿势规定为斜枕床唇,称为带刀睡,旨在保证僧徒的身心健康。又规定悟道最深、德高望重的禅僧为化主,称为长老;独住一室,称为方丈。长老说法,僧徒在法堂分列东、西两行立听,宾主问答,激扬宗要。僧徒排列的次序,唯由出家时间即僧龄而定,不问出家前的贫富贵贱。上述内容,属于生活和修行参学方面。
怀海本姓王,俗名木尊。传说王木尊幼年哑不能语,一天祖母带他到附近的龙泉寺烧香,突然开口说话,回到家里又成哑巴,于是落发寺中为僧。后来去江西南昌师从高僧马祖道一修禅,得道后在江西奉新大雄山(俗称百丈山)开山说法,因此世人尊称他为百丈禅师。他针对当时丛林初立,未订规章的现象,便参照大小乘戒律,制定各派都接受的《禅门规式》,被寺院普遍推广,世称《百丈清规》。宋初《百丈清规》被定为天下禅林必须奉行的管理条例,一直沿用至今。其中“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”的风尚,最为著名。百丈晚年回家乡西山寺住持,重建寺院,于唐宪宗九年(814年)圆寂,享年95岁,谥“大智怀海禅师”。龙泉寺由此光芒四射,在中国佛界享有崇高声誉,倍受唐皇室重视,懿宗皇帝亲笔题写龙泉禅寺山门匾额。龙泉寺与日本佛教“黄蘖宗”关系密切。清顺治时福清黄蘖寺高僧隐元禅师应聘东渡日本前曾来龙泉寺住持,隐元禅师到日本后创建了“黄蘖宗万福寺”,成为日本佛教界“黄蘖宗”的开山鼻祖。 |
![]() |
||||||
|
![]() |
版权所有:妙道山金璧禅寺 皖ICP备10003960号 邮箱:jbcs0900@163.com 金璧禅寺护持账号:175222586813 开户行:中国银行安庆市岳西县支行 户名:安徽省岳西县金璧禅寺 制作维护:福轩传媒 |